根據臺北市健康促進中心最新調查,都市居民晚餐普遍偏向高油脂、高鹽分及過量加工食品,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病率顯著上升。專家指出,這種不健康的飲食模式猶如「慢性自殺」,因其長期累積的負面影響極為嚴重。臺灣知名營養學者林志明教授強調:「晚餐是一天中重要的能量補充時段,若持續忽視飲食品質,將大幅增加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他呼籲都市居民應重視晚餐營養均衡,避免過度攝取加工食品。此外,都市快節奏生活導致許多人忽略用餐時間與環境,專家建議應養成固定用餐時間,並選擇新鮮蔬果、適量蛋白質及全穀類食物,以改善身體代謝功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衛生福利部相關單位亦發布警示,呼籲民眾正視晚餐飲食習慣問題,並積極推動健康飲食教育及政策支持,期望從根本改善都市居民的生活品質,降低慢性病負擔。總結來看,都市晚餐習慣的改變不僅關乎個人健康,更是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專家提醒,唯有即刻調整生活方式,方能避...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