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拍打著岸邊的岩石,每一次撞擊都是大自然最原始的雕塑過程。地質學家近期通過長期觀測發現,海岸線的形態變化源自岩石結構與水動力學之間複雜而持續的相互作用。這種動態平衡不僅造就了壯觀的自然景觀,更記錄著地球演變的歷史。英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深研究員李維斯博士指出:'岩石的組成決定了其抵抗侵蝕的能力,而潮汐、波浪的頻率和強度則像一位永不疲倦的藝術家,日復一日地重塑著海岸線。'這種相互作用在軟質岩層區域尤為明顯,往往能在數十年間形成顯著的地貌改變。在台灣東北角海岸,研究者觀察到特殊的海蝕平台現象。當波浪攜帶沙石反覆衝擊岩層薄弱處時,會形成稱為'海蝕洞'的結構。隨著時間推移,這些洞穴擴大連通,最終可能導致上方岩層坍塌,形成新的海岸輪廓。這個過程既緩慢又充滿爆發力,展現自然力量的雙重性。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的海平面上升,這種岩石與水的互動關係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更高的海平面意味著侵蝕作用將發生在岩層的...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