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傷健身術:鍛鍊不傷身的黃金法則
隨著健身風氣盛行,運動傷害案例卻逐年攀升。物理治療師陳冠廷指出:『近半年因錯誤訓練導致肌肉拉傷的求診者增加三成,主因是忽略基礎防護措施。』究竟如何平衡強度與安全?專家提出「動態熱身優先」、「動作質量重於次數」、「週期性恢復」三大鐵則。倫敦大學運動科學研究顯示,超過67%的急性傷害源自準備不足。『熱身不是擺擺手腳,』職業教練林薇強調:『要用動態拉伸激活神經肌肉控制,比如高抬腿配合旋轉,能同步提升關節活動度與本體感覺。』針對重量訓練者,她建議用空槓完成3組預備動作再逐漸加載。而居家健身族群常見的代償問題,則需透過鏡面自我檢視。『當深蹲時膝蓋內扣,就該立即減重或調整姿勢,』陳冠廷演示如何用彈力帶輔助髖部發力:『疼痛是身體最後的警報器,等到痛才停已經太遲。』搭配穿戴式裝置監測肌肉激活程度,能更精準掌握安全範圍。在恢復策略方面,冷水浴與筋膜放鬆的黃金比例引發熱議。運動營養師王振宇分析最新文獻:『低強...Mor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