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個藍色圓滾滾的機器貓從口袋掏出竹蜻蜓或任意門時,全球總有超過1.2億觀眾會心一笑。根據日本文化廳最新調查,哆啦A夢連續12年蟬聯『最能代表日本的動畫角色』,其周邊商品年產值更突破500億日圓。這個由藤子·F·不二雄在1969年創造的角色,究竟蘊藏什麼跨越世代的魔法?東京大學媒體研究所教授佐藤健一指出:『哆啦A夢的秘密在於精密計算的情感槓桿。每個道具都是對現實困境的詩意解方,時光機回應對過去的遺憾,記憶麵包緩解考試焦慮,這種將科技幻想與人性弱點結合的敘事,構築了永不過時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連美國Netflix也購入新版動畫版權,證明其普世價值。在華語區,哆啦A夢更衍生獨特文化現象。香港中文大學流行文化研究團隊發現,超過78%的受訪者認為『大雄與哆啦A夢的依存關係』反映現代人對情感支持的渴求。而台灣出版社更統計出驚人數據:每3個家庭就有1套完整漫畫,這種滲透力甚至催生『哆啦A夢經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