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嶽哲學:自然與靈魂的守護者
當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山脈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脊椎再度成為焦點。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山區涵蓋60%淡水資源,孕育75%陸地生物多樣性,其生態價值遠超人類既往認知。台灣中央研究院地科所研究員吳志遠強調:『每座山都是立體的生態博物館,從基帶的熱帶雨林到雪線的極地苔原,垂直梯度創造了驚人的物種避難所。』超越物質層面,山嶽更承載著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神性象徵。心理學家榮格曾提出『高峰體驗』理論,而最新腦科學研究證實,身處海拔3000米以上時,大腦α波活動增強43%,這或許解釋了為何從西藏岡仁波齊到瑞士阿爾卑斯,聖山傳統跨越文明始終存在。作家陳冠學在《高山語錄》中寫道:『山教會我們沉默的智慧,它的稜線是大地寫給星空的詩行。』在後疫情時代,山域旅遊人次暴漲300%,反映現代人對精神原鄉的追尋。但國家公園管理署警告,今年高山垃圾量同比增加1.8倍,這迫使我們思考:當人類將山嶽視為心靈充電站時...Mor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