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劃時代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嬰兒在學會說話前如何體驗夢境。由國際神經科學團隊主導的這項研究,通過高精度腦波儀器捕捉到嬰兒睡眠時的腦部活動模式,發現他們在快速眼動睡眠(REM)階段會出現與成人相似的夢境特徵。研究結果發表於權威期刊《自然神經科學》,立即引發學術界轟動。研究團隊負責人、劍橋大學發展心理學教授艾瑪·陳指出:'我們發現嬰兒的夢境並非空白,而是充滿了感官碎片。當他們觸摸絨毛玩具或聽見母親的聲音,這些體驗會在睡眠時重現。'這解釋了為何嬰兒常在睡夢中微笑或抽泣——他們正以獨特方式'重播'日常經歷。該研究採用創新的多模態成像技術,結合256導聯腦電圖與功能性近紅外光譜,首次實現對嬰兒夢境的客觀解讀。數據顯示,3個月大嬰兒的夢境持續約9分鐘,內容多與觸覺、味覺等基礎感官相關,而6個月後逐漸出現簡單的視覺元素。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林文雄評論:'這項發現改寫了我們對嬰兒意識的理解。夢境可能是大腦整合...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