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如何飛越全球?揭秘翅膀的演化密碼
當我們仰望天際掠過的飛鳥,可曾想過這群空中舞者經歷了1.5億年的史詩級演化?國際古生物學團隊最新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指出,現代鳥類的翅膀結構源於白堊紀晚期,其獨特的尺骨彎曲度與羽軸中空結構,成為征服藍天的關鍵進化創新。透過CT掃描300件始祖鳥化石,劍橋大學領銜的團隊發現:早期鳥類前肢的旋轉幅度比恐龍祖先增加47%,這項發表在《科學進展》的突破性發現,解釋了為何現存1萬餘種鳥類能發展出從信天翁的長距滑翔到蜂鳥的懸停等截然不同的飛行模式。『翅膀就像生物力學的瑞士軍刀』,研究主筆張維新教授接受專訪時強調,『我們在蒙古戈壁發現的擬真鳥化石顯示,早在新世代初期,鳥類就已演化出可折疊的腕關節,這使牠們能迅速適應森林與草原等多樣棲地』。該發現為解釋鳥類在恐龍滅絕後快速輻射演化提供新證據。隨著基因定序技術突破,科學家比對54種現存鳥類的HOX基因組,確認控制羽毛生長的BMP2基因在企鵝與鷹隼間存在顯...Mor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