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快門按下三十秒,時間便不再是直線——高樓的燈火在感光元件上拖曳成銀河,高速公路的車尾燈匯聚成熔岩般的河流。近年長曝光攝影(Long Exposure Photography)正以獨特的時空壓縮魔力,重新定義人們對都市景觀的認知。這種技法透過延長曝光時間,讓移動的光源在畫面中留下軌跡,靜止的建築與流動的光影形成劇烈張力,恰如德國攝影師麥可·沃爾夫所言:『它讓城市開始呼吸』。專業攝影師指出,成功的長曝作品需精準計算『曝光三角』——光圈、ISO與快門速度的平衡。以香港維多利亞港為例,f/16小光圈配合ND減光鏡,能將白日海面拍出霧化效果;而東京新宿的十字路口,十秒曝光足以將行人虛化成彩色粒子。英國《攝影月刊》最新統計顯示,此類作品在藝術拍賣市場的成交價三年內成長了兩倍,反映大眾對『機械複製時代』獨特影像的渴求。這種創作風潮也引發哲學討論。台灣攝影學會理事長陳志宏分析:『當我們習慣用手機捕捉瞬間...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