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滑手機時是否曾被一團毛茸茸的小貓咪吸引目光?最新研究證實,這不只是個人偏好,而是席捲全球的媒體現象。據《動物行為學期刊》數據,含有幼貓的網路內容互動率較平均值高出217%,這種『可愛效應』正重塑數位時代的娛樂版圖。心理學家李明華指出:『幼貓的大眼睛與圓臉觸發人類的養育本能,大腦會在0.3秒內釋放多巴胺。』這解釋了為何東京大學實驗中,受試者觀看貓咪影片後,壓力激素水平平均下降26%。這種生物本能反應,成為社交平台演算法最愛捕捉的黃金內容。從Instagram的#kitten標籤累積580億次瀏覽,到YouTube貓咪頻道年增35%的訂閱數,這股趨勢正在改寫內容產業規則。資深編輯陳維安觀察:『疫情後人們更渴望純粹的快樂,而小貓咪恰巧提供零負擔的情感出口。』但這波熱潮也引發深思:當AI已能生成完美虛擬萌寵,真實動物的情感價值是否更顯珍貴?下回您被小貓影片逗笑時,或許正參與著一場關於數位時代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