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影像革命如何重塑宇宙認知
當韋伯太空望遠鏡傳回首張仙女座星系紅外線全景圖時,那璀璨如鑽石塵埃的星雲結構令全球天文學界震撼。這僅僅是近年銀河景觀成像革命性進展的序幕——由事件視界望遠鏡網絡捕捉的M87星系黑洞『火環』、蓋亞探測器繪製的銀河系3D地圖,這些突破性成果正以像素為單位改寫天體物理學教科書。據歐洲南方天文台最新研究顯示,新一代干涉成像技術已能解析0.0001角秒的宇宙特徵,相當於從地球看清月球上的網球紋路。『我們終於擁有足夠精度的「宇宙顯微鏡」』,該計劃首席科學家瑪莉亞·克萊門特在《自然天文學》專訪中強調:『這些影像證實了星系碰撞時產生的暗物質波紋,這在五年前還被視為科幻情節。』這波技術躍進帶來諸多意外發現,包括橢圓星系核心存在『禁戒』恆星群、宇宙網纖維結構中的量子漲落痕跡。東京大學天體物理實驗室利用深度學習分析數百萬張銀河圖像後更發現,現有宇宙膨脹模型可能低估了暗能量影響力達7%。若獲證實,這將是繼哈伯定律...Mor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