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飲食心理學團隊最新發表於《食品與情緒》期刊的研究指出,人類對甜食的情感反應遠超乎生理需求。實驗追蹤500名受試者長達半年,發現當人們情緒低落時,選擇蛋糕、巧克力的機率比平常高出47%,且這類高糖分甜食帶來的滿足感持續時間,較鹹食長達1.8倍。主導研究的瑪麗亞·陳博士解釋:「我們在大腦掃描中觀察到,品嘗巧克力時激活的獎勵迴路,與回憶快樂往事時的神經活動高度重疊。」這種被團隊命名為「情感甜度」的現象,在含有乳脂與可可成分的甜點中尤其明顯,或許解釋了為何巧克力常被視為安慰食品。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同時發現文化差異影響甜食的情感效應。在亞裔受試者群體中,紅豆湯圓等傳統甜點引發的情感強度,甚至超越西洋蛋糕。這促使學界重新思考「comfort food」的全球定義,營養學家王立偉建議:「與其壓制甜食渴望,不如建立更智慧的選擇機制。」隨著心理健康議題日益受重視,這項研究適時提供新視角。下次當你伸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