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畜牧遇上現代芽苗技術,台北市邊陲的『青禾共生農場』正上演一場農業革命。農場主陳志明將發芽小麥、葵花籽等活體飼料導入鴨群飲食系統,使肉質脂肪分布如大理石紋路,更創下產季縮短20%的紀錄。『這不是魔法,是植物激素與動物營養的完美對話』,台大動物科學系教授李冠穎如此評價。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雙階段共生系統』:芽苗箱架設於鴨舍頂層,幼苗根系自然垂落形成可食綠簾,鴨隻啄食時同步刺激植物生長。據農委會最新研究報告,此舉不僅降低飼料成本35%,鴨糞中的氨氣濃度更銳減62%,破解都會區畜養的環保難題。隨著食安意識高漲,該模式已吸引全台12處仿效案例。『消費者願意為每公斤多付80元』,陳志明展示著訂單數據強調。但成功背後仍有挑戰,亞洲大學食農中心主任王麗雯提醒:『濕度控制若失準,霉菌風險將抵消所有優勢』,凸顯技術門檻不容小覷。當記者問及推廣前景時,陳志明指向正在啄食苜蓿芽的鴨群笑稱:『這些穿西裝的上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