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各國競相推進月球基地與火星殖民計畫時,一項更為大膽的醫療革命正在軌道上醞釀。由國際太空醫療聯盟主導的『天際診療所』計畫正式進入實體建設階段,這座造價200億美元、形似巨型DNA螺旋的太空站醫院,預計將成為2040年後太空移民的守護者。突破性設計包含零重力手術模組與輻射屏蔽治療區,NASA前首席外科醫生艾倫·周博士解釋:『在微重力環境下,器官會自然懸浮展開,這讓我們能進行地球上做不到的立體器官修復』。目前模擬測試顯示,太空甲狀腺手術成功率比地面高出47%。這項計畫也引發倫理討論——哈佛醫學倫理中心主任李文斯頓教授質疑:『當地球仍有數十億人缺乏基本醫療時,投資太空醫院是否本末倒置?』但支持者反駁,軌道醫療研究的突破最終將惠及地面患者,例如現有的遠程手術機械臂正是源自早期太空科技。隨著首批12名『太空住院醫師』開始接受失重環境培訓,人類醫療史正迎來全新篇章。當你下次仰望星空,或許該思考:未來是...
More